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2024-05-20 02:06

1. 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增加货币供给量,过多的货币追逐较少的产品,产品的价格就会上涨,就会造成通货膨胀。增加货币供给量,在短期内,企业获得资金更容易,可以增加投入,提高产量,从而GDP增加。
但是,如果在经济均衡时增加货币供给,会破坏经济均衡,会导致通胀,会导致房价上涨等,还会使产品市场产能过剩,企业意识到市场的真实需求后,会减产,裁员。经济会陷入萧条,GDP下降。

扩展资料:

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的基本因素也有三个:一是基础货币,二是超额准备金,三是货币供应量。

在中央银行体制下,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为商业银行所持倍数放大效应商业银行扣除规定的存款准备金(法定准备)后,形成了超额准备金,通过其在整个商业银行系统中的反复使用便产生倍数放大效应。

使1 元的中央银行负债,经过商业银行系统的资产业务运用后,变成了几元的商业银行负债。在商业银行系统内放大了的银行负债,与中央银行向公众提供的部分现金一起,构成了整个货币供应量,提供给非银行经济部门。

以上分析看出,基础货币是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条件。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必须把基础货币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超额准备金的大小又是商业银行系统内信贷扩张能力的制约条件。而整个货币供应量又是基础货币与信贷扩张能力(即货币乘数)的乘积。

可见,在货币供应量调控机制中,“基础货币——超额准备及它的倍数放大效应——货币供应量”这三个基本因素的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货币供应量增长18.07%。2008年5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3.62万亿元,同比增长18.07%,增幅比上年末高1.33个百分点,比上月末高1.1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5.33万亿元,同比增长17.93%。
增幅比上年末低3.12个百分点,比上月末低1.1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3.02万亿元,同比增长12.88%。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央行:5月份金融运行平稳 货币供应量增长18.07%

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2. 货币供应量增加对一国经济影响有什么?

货币供应量增加,实体经济流通的资金就多,企业获得的zhi贷款就多,生产规模就会扩大,宏观经济属于拉动阶段。
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扩展资料
(1)从货币当局资产方着手,加大国内资产的运用,即加大再贷款、再贴现规模,特别是对那些急需资金的中小金融机构,这样可以从资产方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
(2)扩大货币发行。在基础货币中,货币发行占到了近50%,因此加大货币发行是扩张基础货币,进而增加货币供应量(M1、M2)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的经济过剩,绝非是经济高度发达条件下的过剩,远未达到东西多得用不了的程度。
实际上,建设资金缺口极大,潜在消费与投资需求空间还很大,完全可以用发钞票的办法配合扩张性财政政策来解决经济发展中的问题。
同时,为扩大货币发行,还可以核销部分国有商业银行的坏帐,帮助金融机构化解金融风险;尽快成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消除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放款的后顾之忧,从而扩大贷款规模,使资金配置更加优化、有效。
(3)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央行购入债券,吐出基础货币,这其中一个条件就是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从而使公开市场操作有一个好的着力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货币供应量

3. 国家为什么要适应增加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的宏观调控作用日益明显。作为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国人民银行,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的是保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这一转变意味着,中央银行分析和判断经济、金融运行趋势,调整及实施货币政策的分析指标体系将发生明显转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要从总量调控与结构调整并重转向以总量控制为主。

所谓控制总量,就是要控制整个银行系统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必须与经济增长相适应,以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某一阶段各个层次的货币供应量是否合理,必须与当时的经济增长幅度相联系,与货币流通速度相联系。通常来讲,衡量货币供应是否均衡的主要标志是物价水平的基本稳定。物价总指数变动较大,则说明货币供求不均衡,反之则说明供求正常。

从这个意义上讲,货币供应量亦是一个与普通百姓有关联的经济指数,它的多与少、量与度,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速度,决定手中货币的币值。

所以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良好 、稳定的时候,货币供应量也要适应增加。

国家为什么要适应增加货币供应量

4. 影响货币供给量的因素有哪些 宏观经济学

  货币供给量决定于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且是这两个因素的乘积。这两者又受多种复杂的因素影响。

  1.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是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即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包括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和公众持有的通货。
  在现代经济中,每个国家的基础货币都来源于货币当局的投放。货币当局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具体又有以下11项决定因素,其中前6项为增加基础货币的因素,后5项为减少基础货币的因素。这11项因素是:
  ①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②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
  ③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或再贴现;
  ④财政部发行通货;
  ⑤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
  ⑥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
  ⑦政府持有的通货;
  ⑧政府存款;
  ⑨外国存款;
  ⑩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负债,是商业银行及整个银行体系赖以扩张信用的基础。基础货币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改变货币供给量。在货币乘数一定的情况下,基础货币增多,货币供给量增加;基础货币减少,货币供给量减少。

  2.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是用以说明货币供给总量与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的一种系数。
  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因素。但是,与基础货币不同,货币乘数并不是一个外生变量,因为决定货币乘数的大部分因素都不是决定于货币当局的行为,而决定于商业银行及社会大众的行为。
  货币乘数的决定因素主要有5个,它们分别是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率、定期存款比率、超额准备金率及通货比率。其中,法定准备率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成为中央银行的重要政策工具;超额准备金比率的变动主要决定于商业银行的经营决策行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又受市场利率、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难易程度、资金成本的高低、社会大众的资产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定期存款比率和通货比率决定于社会公众的资产选择行为,又具体受收入的变动、其他金融资产的收益率、社会公众的流动性偏好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综上所述,货币供给量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及社会公众这三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所共同决定的。

5. 辨析题: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会影响人民生活。

(1)纸币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受客观规律的支配;它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同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2)在货币流通速度一定的情况下,适应商品价格总额增加的需要,适当增加货币供应量,能够缓解企业资金紧张局面,增强社会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3)增加货币供应量不一定影响人民生活。只要货币供应量没有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就不会对人民生活造成影响,只有当货币供应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才会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影响人民生活。

辨析题:国家增加货币供应量有利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但会影响人民生活。

6.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如何影响货币价值

您好亲亲让您久等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它使美元的价值下降,使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而国内商品变得更加便宜。随着复杂的全球经济,这可能波及并影响其他国家。钢铁,汽车和建筑材料的成本都可能更高。结果,由于增加的材料和建筑费用,住宅和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但是,这确实使客户更容易获得贷款,因为银行更愿意借钱。”【摘要】
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将如何影响货币价值【提问】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服务,你的问题我们已经看到,正在努力为你整理资料,五分钟内回复您,谢谢!  ^-^【回答】
您好亲亲让您久等了!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也会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它使美元的价值下降,使外国商品变得更加昂贵,而国内商品变得更加便宜。随着复杂的全球经济,这可能波及并影响其他国家。钢铁,汽车和建筑材料的成本都可能更高。结果,由于增加的材料和建筑费用,住宅和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但是,这确实使客户更容易获得贷款,因为银行更愿意借钱。”【回答】
真诚地希望能帮到您,祝您生活愉快!
疫情期间,亲注意做好防护工作,戴口罩、勤洗手、注意卫生与安全,祝愿一切顺利!【回答】

7.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高度有关?

目前,社会各界对货币供应量的议论很热烈。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再次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笔者认为,由于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所以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不存在简单的数量对应关系。同时,简单地根据货币供应量来评价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做法也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不仅仅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可以主动地影响货币需求,从而调节货币供求平衡,并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与反映经济增长的指标GDP不是简单的对应关系     M2与GDP不存在数量上的简单对应关系。M2是指某一时点可供使用的货币量,由流通中的现金、单位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等构成。由于不可避免地存在货币沉淀现象,所以M2不是全额用于国民经济活动。而GDP是增加值概念,是经济活动的成果,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中生产出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依据我国投入产出表测算,最终使用约占全部经济活动总产出的20%。 
    关于货币沉淀问题。货币沉淀是指在货币流通过程中,一部分货币没有应用于生产或流通领域的现象。沉淀货币的持有主体可以是居民,也可以是银行、企业或政府。货币不论其是否处于流通领域之中,亦不论其沉淀时间的长短,只要没有发挥其媒介商品交换的作用,这部分货币就属于沉淀状态的货币。比如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保证金、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游离于国内金融体系的外汇结存以及在周边国家充当支付工具的货币、机构或个人手头保存的现金、因形成房产等流动性差的不动产而沉淀的部分货币、在资本市场或虚拟经济中空转的投机性货币和循环于银行体系外的地下资金等。由于货币沉淀现象的存在,有一部分货币未应用于生产或流通领域,所以M2与GDP从数量上不能简单对应。     由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差异,我国M2/GDP的比例大大高于发达国家经济体。一方面由于支付清算系统的便利性差异和人们支付习惯的不同,我国交易性货币需求较高。另一方面,由于金融体系发展的差异性,我国的资产交易性货币需求也大大高于发达经济体。我国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存在,体现在M2中。而发达经济体居民和企业的金融资产则表现为大量的证券化产品,并不完全体现在M2中。也就是说,在美国、欧洲等经济体,由于资本市场的发达以及金融创新,储蓄大部分会以债权、股权的方式持有。而在我国由于金融体系的局限,储蓄大部分会以存款的方式持有。这也是造成我国M2/GDP比例相对于发达经济体偏高的主要原因。 


经济增长实际受货币有效供给而非名义供给影响 
    实际货币需求影响货币供应传导机制的发挥效果。理论上,货币供应量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是:货币供应—利率—投资—经济增长。该传导机制分解为三个基本环节:直观来看,各环节分别受货币需求、投资需求、投资乘数等因素影响。而投资需求和投资乘数往往也受经济体的实际货币需求影响,所以,可以认为,货币供应量对经济的影响受实际货币需求影响。当实际货币需求较低的时候,增加货币供应会陷入流动性陷阱,货币供应不会影响利率也不会影响投资需求和实体经济。而当实际货币需求高时,增大货币供应量,不仅可以有效地影响利率下降,还可以由此刺激投资和经济增长。所以,在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传导不顺畅的时候,货币有效供给才是真正影响经济的因素,而决定有效供给的则是经济体的实际货币需求。 
    央行货币政策不仅仅是调节货币供应量,还可以主动地影响货币需求。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公众的预期。在实践中容易发现,利率和通货膨胀水平是影响公众预期并进而引起需求变动的重要因素。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节利率、管理公众通胀预期等手段来影响社会公众的消费和投资倾向,即进行需求调控,从而主动地影响货币需求,达到宏观调控目标。 
    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针对不同的经济环境,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应有所侧重。当货币供给不能满足货币需求时,货币供应量传导机制顺畅,针对可变的货币需求来调整货币供给的手法是行之有效的,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也是明确的。当货币供应已经比较充足的时候,货币供应量对实体经济的传导可能并不顺畅,货币供应量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可能弱化,这种情况下对货币需求的调控才能够对经济产生实际影响。所以,仅仅根据货币供应量来评价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片面的,应该结合不同的经济环境,考虑货币政策的侧重点,综合地从货币供应、需求管理等角度全面看待货币政策。 
    从世界各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实践可以看出,中央银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更多地通过引导和管理公众的市场预期而非单一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水平来实现。这对中央银行政策操作的独立性、透明度和可信度都要求较高。如果中央银行不能通过及时准确的政策信息披露来引导公众预期,就可能导致公众预期偏差,抵消货币政策操作效果或增加对宏观经济的扰动,最终必然加大调控的试错成本。基于此,我国央行应建立良好的政策信息披露机制,努力解决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并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信誉度。另外,还应当通过各种方式来保证市场能准确理解货币政策操作的意图,以使得市场对经济变量的预期与中央银行的预测尽可能保持一致,从而可以降低经济波动,创造一个良好的货币政策操作环境,并促使高透明度的货币政策能够顺畅地引导预期,从而达到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供应量与经济活动高度有关?

8. 一国货币供应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活期存款乘数d=1/(r+e+c+rt·t)=1/(15%+5%+25%+10%·50%)=2货币乘数m=(1+c)/(r+e+c+rt·t)=2.5(2)M1=m·R=2.5x(500+200)=1750拓展资料:一、定义:1.存款乘数:是指存款总额(即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之和)与原始存款的倍数。2.货币乘数:即货币供给与经济总收入(通常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二、影响:1.存款乘数:在现实社会中,因为商业银行持有的超额准备,与社会大众持有若干通货作为交易的媒介,所以会造成存款乘数小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2.货币乘数: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存款,即通常所说的派生存款。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三。而货币乘数的大小又由以下四个因素决定:   (1)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货币乘数(2)超额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是指流通中的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比率的高低与货币需求的大小正相关。因此,凡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都可以影响现金比率。例如银行存款利息率下降,导致生息资产收益减少,人们就会减少在银行的存款而宁愿多持有现金,这样就加大了现金比率。现金比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现金比率越高,说明现金退出存款货币的扩张过程而流入日常流通的量越多,因而直接减少了银行的可贷资金量,制约了存款派生能力,货币乘数就越小。 (4)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由于定期存款的派生能力低于活期存款,各国中央银行都针对商业银行存款的不同种类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通常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要比活期存款的低。这样即便在法定准备金率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改变也会引起实际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改变,最终影响货币乘数的大小。一般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定期存款对活期存款比率上升,货币乘数就会变大;反之,货币乘数会变小。总之,货币乘数的大小主要由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率、 现金比率 及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间的比率等因素决定。而影响我国货币乘数的因素除了上述四个因素之外,还有财政性存款、信贷计划管理两个特殊因素。确定假定活期存款为D,流通中的现金为C,则一定时期内的货币供应量M1为:  M1 = D + C